這是一本書的書名,中文譯本名為阿拉斯加之死
大綱主要環繞在一名24歲青年被發現死於阿拉斯加曠野之中
書中主角克里斯來自美國東岸的富裕家庭,以優異成績自大學畢業後,
唾棄人類所建造的文明世界,他想證明可以用最原始的方式生活。
可是在阿拉斯加冰封的曠野中,他終究沒有通過飢餓的考驗,
沒有機會再回到人類的文明社會中生活。
這本書其實不是本小說,而該算是本報導文學
作者克拉庫爾是{戶外}雜誌的特約撰述,
用極細膩精密的文筆,帶領我們緩緩進入克里斯這一路自我追尋的過程。
採取訪問曾經接觸克里斯的人,加上他個人的推繹
(經由克里斯閱讀的書籍,著者自己及其他人類似的經驗),
而後成了「想像中」克里斯內心的探索。
克里斯的父母來自藍領階級,
經由自己的努力,事業有成,獲得優渥的生活,
對兒子的選擇,始終不能理解。
「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如此艱難。」
那種悲痛使同樣為人父母者,心有戚戚焉。
書中貫穿了三個問題:曠野對美國人的吸引力,
高危險活動對年輕人的誘惑,父子之間的沈重關係,
每一個都值得令人深思。
我剛看完這本書 這本書已經在我們家的書架上躺了很久了
印象中是豚弟去買的 好像是用金石堂或敦煌的禮卷買的吧
已經有10年左右了 距離這本書出版
會隨手拿起來讀的原因很簡單 半夜回家洗完澡坐在床上
偷偷吃點宵夜 就找點東西看看
利用這個時間 我去年底剛看完達文西密碼
年輕人是不是都該出去冒險呢?
該有勇氣得向前衝 還是按著別人給的地圖 按圖索驥一番
我不想探討這本書中的議題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書
只是有小小的感觸 在小小的豚豚的世界 小小發表一下
自己總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你做了錯誤的決定 你就該為此付出代價
不小心犯下的失誤 也有可能會全盤失準
人類是否能不靠自己創出的文明生活?
經過這麼多年的演化 很明顯的 我們可能都沒辦法辦到
首先要先找塊不受干擾的地域 要能有適當的獵物來源
具備能面對不明狀況的危機能力 然後甚麼也不準備的投身其中
或許有人能辦到也說不定...
前幾天 3/5 附近的大樓快要落成 因此台電來施工
我們家在同一供電區 所以停電
早上起床迷迷糊糊走到浴室 奇怪 電燈怎麼不亮
站在浴室門口想半天 才想起今天早上要停電
初三初四 我都在家裡 還蠻昏沉的@@ 感冒未癒
初五打起精神 到停電兩天的系館開電腦
停電還真麻煩...
上星期開始網路一直怪怪的 害我吃便當時沒得看PPStream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奇美大樓落成 停電整線路的關係
總之很久之前 豚弟傳給我的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給看完
AN INCONVENIENT TRUTH 不願面對的真相
我們沒有要他們來 但他們悄悄的來了
奧斯卡頒獎給這部紀錄片的隔天
報紙上刊載了某協會經調查高爾(Al Gore)的居家
其耗電量與石油耗損量驚人
會稱他某協會是因為我忘了那個title
跟我前些天拿到的offer裡的title一樣 長長一串
不過剛好在奧斯卡的前幾天 我跟豚弟說
有學者發表他認為溫室效應的理由 不是人類造成的
雖然我有點忘了他的理由 跟本文最後所說的不太相同(不要去偷看)
目前溫室效應的緣由 一般被認為是因為人類製造了太多的二氧化碳
而這些二氧化碳沒辦法被大自然的循環給復原 還停留在空氣中
造成全球氣溫上升 南北極暖化造成冰山溶解與冰河消退
進而惡性循環導致氣溫上升 氣象異常
由於我們的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占了相當大的一部份
現在新一代的年輕人 很難想像沒有7-11的日子
每天習慣打開電腦上網看看 實在很難戒掉這樣的壞習慣
要我們褪下科技的外衣 似乎是相當困難的
不曉得在剩下的幾個月裡 要面對的抉擇會不會也相當的困難
應該不至於賠上性命 但可能會有某些健康上的疑慮
該不該考慮題目了呢? 聽說申請國防訓儲的網頁上需要填吶
ㄟㄟㄟ 那個偷偷來的 給點意見吧 能不能來討論一下XD
24歲的克里斯 帶了獵槍 帶了米 帶了一些書
想要到阿拉斯加去證明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
從他的日記中 其實透露出了一些事情
在他大學畢業開始飄浪旅人的生活 到困在阿拉斯加的曠野中
想法已經漸漸改變 他想要回到都市中和人互動
當人類文明進步到有家的觀念之後
在人遭遇到任何挫折之後 都會想要回家
美國人很嚮往自由 美國人也很喜歡打仗
從二戰之後 韓戰 越戰 沙漠風暴 阿富汗 伊拉克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等
很多美國軍人客死異鄉 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前
他們往往會告訴他們上建在的同僚 I want to go home.
- Mar 07 Wed 2007 16:17
[心得] Into the wild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