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地震時躲在桌下對不對?
A: 答案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嚴格講起來應該說需依「(1)震度的大小, (2)搖晃的方式, (3)所在的位置」來選擇正確的方式來避難才對。

在台灣地區所用的震度標準共分為以下八個級數:
  • 0級(無感):地震儀有記錄,人體無感覺。
  • 1級(微震):人靜止時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到。
  • 2級(輕震):門窗搖動,一般人均可感到。
  • 3級(弱震):房屋搖動,門窗格格作響,懸物搖擺,盛水動盪。
  • 4級(中震):房屋搖動甚裂,不穩物傾倒,盛水容器八分滿者濺出。
  • 5級(強震):牆壁龜裂,牌坊煙囪傾倒。
  • 6級(烈震): 部分建築物受損,重傢俱翻倒,門窗扭曲變形。
  • 7級(劇震): 房屋傾倒、山崩、地裂、地層斷陷。



逃生要領

最重要的是將防震觀念記熟,配合不同地點與狀況應用不同的逃生方法。

在建築物內,地震造成的災害大部分是物品掉下、混凝土塊剝落砸傷人,或是玻璃破掉劃傷人之類的傷害,防範此類危機,當然是躲在堅固的桌下才能避免,桌子可以幫你躲掉這些傷害,也不致於垮掉,而避免玻璃被擠壓破裂飛出,避難時也要儘量遠離大片玻璃。

依照美國聯邦緊急救難署(FEMA)和美國紅十字會(Red Cross)的資料,兩者都強調地震時人若在室內,應立即壓低身子並找牢固的傢俱遮蓋自己。例如學校的教室,像傳統的課桌椅,呈一個受力平面,若有30張桌子,就有120隻桌腳,萬一有天花板垮下來,桌子是有相當的承受力量,至於其他空間,如辦公室裡或是家裡,則因傢俱擺設、裝潢使用的材質不同,避難方式應因地制宜。

以家裡的環境來說,桌子的跨徑較短,受力較強,比較不會從中間斷裂,因此桌下應該是比床下好。但如果沒有堅固的桌子,樑柱是另一個選擇,但不可躲在橫樑下方,通常屋裡支柱的橫樑應該是呈十字形,要躲在十字形的空隙下,以方形柱來說,就是尖角的部分,並留意柱子的搖晃方向,避免橫樑倒下時造成傷害。若是在睡覺時,則是捲著棉被依靠床邊,姿勢要比床低,並以枕頭護頭,以避免物品砸下的災害。

地震來時要不要衝到屋外?由於每個空間的情況不同,有時留在屋內反而比衝過騎樓安全。 騎樓往往是建築中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要衝過騎樓,最好立即做出決定,若決定跑出屋外應小心避免被路上來往車輛或樓上落下的物品砸傷。在地震時應避免勉強跑下樓梯,很可能會摔倒造成其他傷害。

若是開車或騎車在路上,由於地面搖晃,駕駛人難以掌握方向盤,很容易造成車禍,最好的方式是漸漸減緩車速,慢慢停下,以免遭後車追撞。停車的位置應選擇沒有大型招牌掉落的地點,若沒有空曠地,留在車內反而可以得到一些保護。


搖晃的方式

地震的搖晃方式,會因斷層的動作不同如滑動.錯動.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等等(在此不多做解釋)形成左右搖晃或上下跳動。而最常造成建築物結構損害的上下跳動,會比左右搖晃來的嚴重的多。

然而地震來臨時,任何人都無法預測震度是多大,而大多數的人又對地震的級數不是很了解,因此往往採用了錯誤避難方式,造成遺憾,因此搖晃的方式來判斷方式亦可做出正確的逃生動作。

一般地震搖晃的方式,分為上下、左右的搖動方式。一般來說,地震波按照波動性質之不同可分為兩種:一為P波(亦即上下搖動):性質與音波相似,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另一為S波(亦即左右搖動):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產生前後左右在水平各方向的振動,速度次之。由於P波傳遞速度較快,所以一般地震時,皆會先感受到上下震動後,再感受到左右搖晃。

簡單的說,左右搖晃的地震比較會使大型傢俱,或擺設或吊掛的物品掉落,因此用(0-4級)的方式來處理避免受傷;上下跳動的地震比較會造成建築物的倒塌,尤其是先上下後左右的地震更甚,因此用(5-7級)的方式來處理避免死亡。


所在的位置

其實地震的避難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地震來臨時除了鎮靜,還是鎮靜。今天雖然你在學校針對避難動作或防震演習做了N次,但誰能保證下次地震來的時候,你一定是在學校呢?

家中.百貨公司.電影院.搭車.撘船.開車.騎車.......身處的地點不同,該做的避難措施也不同,唯有不斷的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方能做出最適當的判斷,很多防災知識(颱風地震火災電擊溺水急救....等)寧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不為自己也該為家人著想吧!何況學會了逃生技巧,不僅可以自救還可救人,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資料:
網路追追追>謠言檔案:地震時的逃生方式!
林益世-地震來了 躲桌下死亡率98%?
施煒煜的Blog-地震時躲在哪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lphinW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